对许多学生来说,Facebook的另一特色是它的及时性。在网上点击一门课 程就能看到谁选修了这门课,就像“课程搭配”的功能一样。网站推出时学生 们正在选择此后一学期打算修习的课程。这个时期在哈佛被称为“采购周”,课 程都于此时才开始,但学生能自主决定添加或放弃哪些课程。就哈佛学生而言, 确定自己的选修课部分基于谁与自己一起上课。因此,Facebook的这个特色立 即就能派上用场。这有助于解释网站成立之初为何能快速推广,以及扎克伯格 为何在那一周启动网站。
放在柯克兰宿舍H33寝室里的白板如今已不同于从前,它扮演的角色已经 不那么抽象了。扎克伯格开始在上面绘出显示Facebook增长数据的表格和图 表一一内容主要是每日增加用户数和采用了哪些特色服务。白板上还记录着哪 些用户拥有的朋友最多。
就在300名新用户注册Facebook的那个星期一,第九期《哈佛深红报》采 访了扎克伯格,该报的记者已经慢慢习惯了这样的访谈。“建这个网站的本意,” 扎克伯格接受采访时说,“就是为了使每个用户在让朋友加入自己的圏子时可以 感觉更棒。”对于因Facemash事件而受到的指责,他的回应依然机警。他在采 访中强调自己“小心行事,确保用户上传的信息并非受版权保护”。这家校报对 他的动机做了些调查:“扎克伯格说,他成立这个网站不是为了盈利。'我没打 算出售任何人的电子邮箱地址,'他说,'我曾经想过,用户也可以把简历上传 到我做的这个网站,然后用人公司可以从哈佛的求职者里找寻合适人选。但我 不想触及这方面。这会增加网站的严肃性,会减少趣味性。'”
让网站有趣比让它赚钱更重要。这样的声明在Facebook不长的历史中始终 掷地有声。
F
acebook也许意在取代哈佛宿舍里的花名册,但从一开始两者就有明显 不同。入学周拍摄的那些相片中,新生们通常都是姿势别扭,既 不起眼也不掩饰。而在Facebook上贴出的相片会展示出他们最积极可亲的一面。